而一般人會錯的原因,不是方法用錯,而是「評估方法」用錯了。常常聽人家說:「這個方法讓我賺到錢,所以它是對的。」通常聽到他怎麼說,就知道他淺的很,他的評估方法用的是絕對值,只要有賺就行了。但這種評估方式是錯的。
我們的評估方式是要以「不作為」為基礎,但「不作為」不代表不買股票,而是不選擇特定股票,不選擇進出時點,全部買進(這是純悴作多的評估方式,作空則反向思考),而標竿則是以「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來比較,不用「加權指數」的原因在於它沒辦法把除息的利潤計算進來。
所以如果有一個人,他在某「投資策略」上執行出以下的現金流量(未減去手續費及證交稅):
- 2009-3-1 -50000(減號表買進)
- 2009-4-1 +55000
- 2009-5-1 -40000
- 2009-6-1 -10000
- 2009-7-1 +52000
- 2009-8-1 -42000
- 2009-9-1 +45000
接下來我們以「不選個股,只買賣指數」的方式來評估,在一樣的現金流量下,單純買進指數、賣出指數的報酬率是多少?
- 2009-3-1 -50000 (指數5,522.15),以一點為一元,買進 9.0544 股指數
- 2009-4-1 +55000(指數6,630.90),賣出 8.2945 ,得 55000 元,尚留 0.7599 股。
- 2009-5-1 -40000(指數7,898.50),買進 5.0643 股,總共 5.8242 股。
- 2009-6-1 -10000(指數8,676.96),買進 1.1525 股,總共 6.9767 股。
- 2009-7-1 +52000(指數8,218.63),賣出 6.3271 股,得 52000 元,尚留 0.6496 股。
- 2009-8-1 -42000(指數8,991.43),買進 4.6711 股,總共 5.3207 股。
- 2009-9-1 +45000(指數8,998.62),賣出 5.008 股,得 450000 元,尚餘 0.3199 股。
接下來,再以「不擇時、不擇股」的方式來評估,因為該投機客從期初 50000 元本金投入後,未再投入其他金額,直到 9 月時,才離開股市,所以我們可以期初一次投入,期末一次領回的方式來計算,也就是
(8998.62-5522.15)/5522.15 等於 62.96%
結果,這位投機客的選股策略嚴重有誤,一個不花腦袋的投資方法都能賺 62.96%,結果他花了心力、多少杯咖啡、多少份報紙,才賺了 20%。可笑,可笑。
當然這種「不作為投資」的評估方式有種太過理想的感覺,因為「加權報酬指數」是沒得交易的。
所以我們可以選擇 0050 台灣50 ETF 來作實際評估工具,它在 3 月 2 日時收盤為 31.93 而 9 月 1 日收盤為 50.2 元,績效為 57 % 。單純買賣 0050 還是比那位「投機客」的「選股策略」優秀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