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跟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媽媽一樣,都是重男輕女、望子成龍。有一次,小學月考拿了第 23 名,她非常地不高興,於是跟我父親說,希望他『教訓』我。
父親聽了後,用和悅的口氣問我:『你們班上有幾個同學?』
我回說:『50 個。』
父親說:『第 23 名不錯啦! 有贏過一半的同學了。』
我心中不但放下了一個大石頭,甚至這個觀念影響了後來的生活。考第一名當然還是我很大的心願,但已經不是挺重要的,至少那不是父母給我的壓力,而是對自己的期許,畢竟年輕時,人是很容易好勝的。
何況我運氣很好地,在讀研究所以前,從沒機會考過前三名,最接近排頭的一次,是在國中二年級時,考了全班第六名、全校第七名。直到上了研究所、博士班後,才總是拿第一名,因為同屆只有我一個人。雖然好勝但常常敗,就不會覺得輸人是件不得了的事。
父親從來不會因成績管教我,都是因為我東西不整理、欺負妹妹、太晚回家等生活紀律上的問題。
他還跟我說過一個觀念:『你知道園丁如何整理樹枝的嗎? 冒出頭的枝枒就是喀嚓。』長大了,才慢慢體會出它的道理,尤其是接觸了「被動/指數投資」後,更是能咀嚼出個中滋味。
雖然他不管我的成績,但當我高一試分類組時,選了第一類組而且目標是法律系時,他非常高興,因為當個律師或法官就是他的遺憾。只是後來不愛讀教科書,英、史、地成績一直拉不起來,所以我退縮了,改選了第二類組,換滿足母親的心願:『唸中興土木,以後蓋房子』。
結果唸了土木,才知道我不喜歡土木,而且有趣的事:『自認興趣廣泛,但居然沒包到土木』。
或許臺灣現在競爭力這麼差,就是因為大家都只學能賺錢的,而不是學自己熱愛的。現在我過生活的工具就是寫網頁程式,這在我父母的年代中,那是壓根子沒想過的職業。連我自己都沒想過會愛上這種工作。
人生的變化無窮,何必執著。
== 後記 ==
忘了補上『吳岳老師電影分享-三個傻瓜』的感想。我認為壓力並不是問題,而且壓力該多一點比較好,差別是在壓力要孩子自己選的,而不是外力強加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