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檢討別人前,先自我檢討。
過去我曾在工作上,利用公司列表機印了幾本 PDF 書籍(大概幾千頁吧!),想當然耳,那些 PDF 檔還是違反著作權抓來的。印了近 10 本後就不這麼作了,因為浪費我的時間,印出來後還得整理裝訂,有時候列表機卡紙,也得自己處理,這根本就是打自己巴掌。於是,我直接花錢請印刷店處理,雖然書錢是自己出的,但一樣不脫「違反著作權」這條法令。等到會上 amazon 買書後,就不印了。買原版的書又精美,又對得起作者,何必跟自己良心過不去。當時自己印得不精美的書,後來也是全丟了,真對不起那些樹木。
另外在軟體使用(N 年前)上,也盜了不少的軟體: Matlab, MS Office,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嘸蝦米輸入法, Dreamweaver, VisualBasic 6...。後來接觸 Open Source 後,一個一個戒掉了,因為要花錢的軟體,沒有比較好用。現在我用 Ubuntu Linux, Python, Netbeans 來工作,偶爾要用 MS office 時,就把裝在 VirtualBox 裡的學校授權 windows xp 打開,然後使用學校授權的 MS office 來看文件。是的,沒錯,中興大學花了一筆微軟授權費讓我可以在受到他人強迫時,不致於違法。
現在算來,我只有「嘸蝦米輸入法」是自己花錢買一套的,至今未買過其他軟體,當然這不含強迫中獎的微軟隨機版 OS ,還好後來的廠商自己也知道這不合理,所以我才買得到無 OS 的 Notebook 。
最後是音樂、電影,過去會用 emule, bittorrent 等作違法下載,但自從有了中華電信 MOD, 網樂通, Youtube 後,就不這麼作了。以前抓電影,還得自己找字幕、種子。用 mod, 網樂通方便多了,不過花個幾十塊而已。而音樂多半就聽我以前 CD 轉來的 OGG ,要不然就是在 youtube 上找 MV 來聽。
用 mod, 網樂通看電影很不錯,但還是有個缺點,電影類型不夠豐富,違法下載已有一堆網址了,但至今我還看不到「全境擴散(Contagion)」有在上映。只能繼續等,要不就是去買它的 DVD ,不過,現在好像也沒得買合法的。別叫我買 amazon 的 DVD ,我自認英聽還不夠好,沒字幕我是看不懂地。
我大學時是很少考試作弊或是抄別人報告的,要不然就不會被當了三十幾個必修學分,像我的結構學考試向來都是拿 6 分的,因為抄一題題目,老師會給 1 分,我乖乖地抄了 6 題。印象中,只有一堂經濟學考試是幫同學作弊,給他看答案,其他應該沒了吧! 如果還有,那就是我記性不好想不起來了。而研究所以後,我開始認真讀書了,不但成績比大學好很多,也不蹺課了。
以上,大概就是我過去作弊的事。
---- 聲明結束 ----
某日幫老婆在中教大圖書館找書時,不小心看到的一本 2006 年出版的書:「作弊的文化」。
以前很喜歡逛書局、圖書館,有興趣的題材當然會翻,但更有趣的是因為工作人員排列習慣不同,常常會發現一些原本我沒機會瞄到,但事後卻發現很令人驚喜的書。雜食是件好事,這在我接觸「指數投資|被動投資」後體會更深。也在塑化劑事件後,對入口食品改採混亂原則。以前我中餐吃飯時可以連吃同一家的陽春麵半年,也不會受不了,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這世界就那麼多家店讓我吃,如果累計起來,這碗陽春麵總共吃了 180 次,那我就連續吃完 180 次後再去煩惱要改吃什麼,省得我每天花心思在思考吃什麼。但現在不這麼作了,我怕連吃某樣食物半年,體內單一毒素太高,一次就畢業了。混著吃,不同毒物的累計量會平均一點。
這本書題材很特別,主要介紹美國氾濫的作弊文化: 學生考試作弊、購買或抄襲他人報告、入學及畢業資格花錢買來、假造學經歷、律師浮報鐘點、會計師協助作假帳、逃漏稅、侵佔公司資產(包含小物件,像是筆、紙)、使用禁藥、以商逼官或是商人去當官人…等現象。
作者提了一些改正措施,不過,我不相信他講得是對的。因為就算他講得對,也無法施行改正來證明措施正確。那當然他也歸納了一些想法來論述為什麼美國人會作弊,這作弊現象是由來已久,還是最近才興起的。同樣地,我也不相信他的歸納,因為我看過「黑天鵝效應」,歸納不見得是有意義的。
那這本書到底對我有沒有價值? 有! 當然有,看這本書,能夠讓我了解美國人作弊的手段有那些,只要作者是誠實以對,是科學訪談來的資料,就能讓我對美國生活有進一步的體會,這就是對我的價值。
學生考試作弊、購買或抄襲他人報告、入學及畢業資格花錢買來、假造學經歷這幾樣也可在臺灣社會體會到,這應該不難想像吧! 而且美國是更氾濫的。因為美國有很多"""高級"""私立學校是可以被「錢」操控的,建議各位可以去看看「女人香」這部電影。
而律師浮報鐘點,可以去看看「黑色豪門企業」這部電影來一窺全貌。
會計師協助作假帳,可以去看看「世界通訊」、「安隆」的倒閉新聞。
在逃漏稅部份幾乎是全民運動。在「蘋果橘子經濟學」中,也提到某一年全美國少了幾百萬個小孩,因為國稅局全面電腦化,可以比對大家的扶養子女是否有重複。
侵佔公司資產(包含小物件,像是筆、紙),我印象中好像有部電影提到職員拿到公司的信用卡後,結果大刷特刷的,忘了是那一部了。
使用禁藥部份請看艾拉、馬奎爾、麥可強森的故事。
以上作弊的事就請各位自行搜尋資料或是去看本書來深入了解。我想要討論的是「以商逼官或是商人去當官人」這種事。而且想從美國的現象來討論臺灣在這一部份的問題。
商人當官人,在臺灣政壇上,好像只有發生在「縣市首長」及「立委、議員」上,內閣部份就我印象以來,大概都是國營的金融相關事業董事長後來會當到財經首長,像是彭淮南先當中國商銀董事長後轉任中央銀行總裁,陳裕章從第一金董事長作到金管會主委,好像只有陳沖有當過合庫銀、中信證(民營)、永豐金(民營)董事長後再來作金管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其他的首長多半是先當官人,後才去當商人的,像是顏慶章、邱正雄、林全。就商人來當官人這件事,我覺得中華民國的防火牆作得還不錯。不像美國,一堆財政部長都是從華爾街跑去的,這一點可去看「高盛陰謀」來略知一二。
商人當官人有什麼不對? 如果是靠選舉選上的,那我沒話說,民主時代,選民接受商人當首長,也了解他會有利益衝突但還是讓他選上,這我沒話說,選後是大家一起承擔的。
但如果是指派的,那就大有問題了。因為無法直接監督,卻又得面臨他瓜田李下,所以可以看到 2008 美國次貸後,高盛活得比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史坦利還好。要不然,你們也可以想像一下,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曾任職於某家營造廠,那他監督的了舊公司所承攬的公共工程嗎? 搞不好,有些還是他經手的呢! 所以幸運的是這種事在中華民國不常發生。這值得慶祝。
而「以商逼官」這件事,我覺得臺灣就很嚴重了。當然,還沒有比美國嚴重啦。
上面這部影片,提到「公司」撥出大量的行銷支出去為候選人宣傳,這無非是希望將「有利於公司」的候選人送進政府體制中,在行政、立法方面協助公司經營。
除了送「合宜候選人」進政府體制,另外還有「形塑輿論」以迫使公務員執行政策轉向,因為公務員『買廣告』去宣傳政策是件不容易的事。要『買廣告』去宣傳,通常只能用在『拍馬屁』上。
有幾件類似『形塑輿論』的事,我分享給各位,但也有可能是我錯了,畢竟『形不形塑』都應該是檯面下的事:
- 別讓彭淮南總裁變成下一個袁崇煥!
- 證券交易所得稅會讓政府抽很多錢,導致沒有利潤。
- 立委名額太多是導致國會亂象的主因,所以我們要刪減立委名額。
第一項,中央銀行的作為是不容外界質疑的,它也不受其他首長的管理,那新聞、報紙講新台幣該不該升值、貶值,幹麼? 削總裁威信,看能不能讓高層換個人,如果不能,或許也能逼總裁心死離職。總之,一個獨立性機關建立了,也找了個正確人選進去,那再指三道四都是不對的。
第二項,很多股民在郭宛容事件後,堅信課徵證所稅是件可怕的事,他們不管租稅正義,只在乎股票表面價值。於是,永遠都是在分皮毛,然後讓大戶吃香喝辣。
第三項,刪減立委名額後,可以看見國會的政黨種類急速減少,從2004年及2008年的結果看來,2004年泛藍 128 名,泛綠 147 名,其他有 148 名,小黨比例佔有 35 %,而 2008 年泛藍有 114 名,泛綠有 101 名,其他有 16 名,小黨比例佔有 7 %。小黨比例急速萎縮下,失去了政策多樣性。企業要買通立委,也可以花比較少的人力、金錢。這對弱勢團體來說,只有更失去支持聲音,看不來有什麼其他好處。
另外,還有一種是我覺得「大有問題」的「輿論」:「公務員領得錢比人多,事作得比人少」。
醜化公務員後,要幹麼呢? 首先大家都認為他們爛,所以就不介意立委們削他們預算,甚至讓機關合併但員額減少。事變多了,人卻少了,那他們就不能管那麼多事了。他們不能管那麼多事後,則「黑心企業」就爽啦! 沒人力來稽查業務,甚至要打通關節時,需賄賂的人沒那麼多,這對「黑心企業」都是成本下降的好機會。如果我開的是「黑心企業」,「醜化公務員」絕對是一條好策略。
在「作弊的文化」中,它也提到 IRS 被削弱資源,使得他們無法向逃漏稅的有錢人提出訴訟,因為有錢人有能力與 IRS 乾耗。使得他們只好把目標對向一般平凡百姓,這一類人往往無法找到高級稅務律師反辯。諷刺的是 IRS 資源正是被廣大的美國百姓要求刪減的,因為他們極度討厭稅務員。
簡單講,老鼠去說貓的壞話,結果主人相信了,還把貓趕走,那接下來是誰的天下?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如何能分辯什麼是正確的「輿論」。
首先,別相信「廣告」:
第二個,要分得清那個是「廣告」:
看雜誌時,出版商常常把廣告作成報導本文,如果你沒能力分得出來,那如何知道那個是忠實報導,那個是自吹自擂。不過,像這類會把「廣告」及「本文」混合的出版商,最好把它們的讀物當作資源回收物,看過即忘。
第三個,少看新聞及雜誌,多看點書(也就是第一手資料,像是候選人政策白皮書):
了解政治或是選擇正確人選,從新聞、雜誌上獲得的幫助不大。多看點書來了解你想要的理想世界是什麼,這樣你才有學識去要求候選人作到。然後要看候選人政策白皮書,這樣你才知道,這個候選人到底想要作什麼,你也才有得選擇,別去聽新聞記者的轉述,二手資料常常是錯的。
最後我的結論是「了解作弊的手段是有助不作弊的人贏得比賽的法門」,所以不管你想不想、愛不愛,都得了解「作弊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