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Rank



轉移公告

計劃把 http://blog.hoamon.info/ 文章全部轉移至 http://www.hoamon.info/blog/ 這裡,而本 Blogger 站台的文章近 500 篇,我預計在 2014-12-31 前移轉完畢,完成後 http://blog.hoamon.info/ 將只作代轉服務,一律把舊連結如 http://blog.hoamon.info/index.html 轉成 http://www.hoamon.info/blog/index.html ,敬請舊雨新知互相走告。

新文章只發佈在 http://www.hoamon.info/blog/

何岳峰 敬上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賽德克‧巴萊觀前感 - 談第一、二次霧社事件及抗日那些事

聲明: 既然是觀前感,就表示我還沒看過電影,所以本文不是談魏導演的手法及電影優劣,只是要談談它的背景故事,請不要拿本篇文章結論來當作該看或不看電影的論點。我是一定會去看「賽德克‧巴萊」,為的不是「莫那‧魯道是個英雄,能發揮臺灣人精神」? 而是為了一部花費 7 億打破臺灣電影史紀錄的電影。常看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不是花大錢的電影就比較好看,使錢也是一種門道,我就想看看臺灣導演會不會使錢。

筆者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當了二年的替代役,在這個地方工作所得到的好處之一,是打破了我過去對歷史資料來源的迷思。

原來在歷史課本上所看到的內容,是有人在機關公文中尋尋覓覓拼湊出來的,或者是說史料內容除了口述、古籍、文獻、紀要、遺跡…這些外,居然也可以是從前朝機關往來文書中汲取而來,而這種地方來的史料,是很花費功夫的,可能看了涵蓋 2 年期間的數千份公文,卻只找到 2 張圖:「太魯閣族的衣著、紋面情形。」。

從這兩張圖中,我們才知道要重演 1900 年左右的故事時,裡面的人該穿什麼樣的衣服、紋什麼樣的面。當然這是考據史實的拍法,如果不講究,拿塊黑黑紅紅花花的布套上去,我想臺灣也沒多少人會知道這是錯的,或許連現今太魯閣族人也不見得認得出來。因為這是 110 年前的事,服飾花樣會進步,尤其在這 110 年之間,臺灣經歷了兩個統治者,他們無不想抹去大家對前朝的記憶。

既然執政者能依優勢抹去大家對前朝的記憶,所以他們所留下的檔案公文,有些也不盡然是真的,那些公務員擬公文時,也知道這將來會成為證據,所以不該寫的,就不會寫了。我們要研究歷史的話,也得有這份體認,要從多方管道得來資訊,並作交叉驗證。

好了,我總要進入正題了。

在臺灣有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莫那‧魯道是抗日英雄,與他最相關的歷史就是第一次霧社事件。不過,課本沒講的是:「有其他原住民部落帶著日本人一起打賽德克族的德固達雅分支(備份)、之前莫那‧魯道也幫著日本人打泰雅族(備份)以及第二次霧社事件是原住民族彼此相殺」。

為什麼在我們印象中,乃原住民族不滿日本政府的欺壓,起而反抗而來? 怎麼也有其他原住民是站在日本那一邊,甚至連莫那‧魯道也曾跟日本站同一邊。到底他還是不是抗日英雄呢?

他是抗日英雄這件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政府希望我們相信這件事,而且起而效尤,這樣才能延續執政權的正當性,是他們讓我們遠離日本暴政,請詳閱這篇格文

要讓人民效尤抗日,就得找個偉人,述說他的事蹟,去除枝節得到純正連貫易消化的故事,讓人民好吸收。這像不像置入性行銷呀! 原來我們政府幾十年前就在作了。

但是撥開那些政治實體的詞語,我們把焦點放在人身上,從這些歷史中,我只看到一群人為了資源,而必須從別人那邊奪取。

像是:「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需支應日本社會生活水準提升而效法大英帝國所採取的殖民帝國主義」、「中國越族被中原漢族趕到海峽另一邊而與臺灣平埔族融合」、「原住民服從日本以換取其他原住民族的獵場」。

歷史重覆上演著人類在地球上巧取豪奪資源後,再分配給某一部份人享用的故事。而且結局往往是產業層次較高的社群贏了。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得來的觀念:「地理能決定人類社會的優劣(而不是人類基因決定優劣)」,所以在一塊土地上,如果它養成一個國家實體,具有法治、軍隊、領袖的話,那表示其他人種來這塊地,在假以時日後,也同樣發展的了。這個論點,告訴我們如果給 1683 年的臺灣平埔族人、 1930 年的臺灣原住民人更多時間,他們也能同樣發展至現在的產業層次。但是中國越族、漢族來了、日本也人來了,他們被迫學習別人的文化、語言。而現在呢?

現今的臺灣人身上的血液多半都有越族、漢族、平埔族、高山族甚至日本人的血液,你如果把自己定位在「被欺壓的平埔族或是高山族」上,那你如何忽視「越族、漢族」的血源,就像你支持「莫那‧魯道抗日是體現臺灣人精神一樣」,你如何看待那些協助日本的原住民族,而且他們的後代目前多半還住在霧社,是真真實實地存在,難道他們就不是臺灣人嗎? 我不這麼認為。只要是住在臺灣(含澎湖、金門、馬祖、綠島、蘭嶼、小琉球),他就應該是個臺灣人,不須宣誓、不用驗血,簡單講,我採屬地主義。

從資源的角度來看莫那‧魯道,我們就可以了解他之前服從日本但後來卻反抗日本的源由,其實就是讓他的族人們過得好(雖然不是他親口說的,是我以同理心猜想的)。他一開始也知道日本的產業層次高、人數多,反抗只是以卵擊石,豪無勝算,直到後來得罪了日本人,只好用生命來賭一把,不過結果你知道的:「他輸了」。歷史沒法重來,所以我們不知道,如果他當時忍下了,是否還是會被滅族? 很多時候,領袖也不知道該不該作,他只能賭。

如果我們人類社會能朝向與棲地均衝發展,資源有多少就用多少,不用擴張領地來掠奪資源,應該會少了很多殘酷的戰爭。只是這目標作不到,因為「全球化」及「氣候變遷」讓我們很難作到「與棲地均衝發展」。

所以,我想有生之年可能還是會面臨到資源分配不足的事情,唉~ 那該怎麼因應呢? 我還沒想到。還是去看電影吧! 它應該沒那麼難讓人懂。

7 則留言:

  1. > 如果給 1683 年的臺灣平埔族人、 1930 年的臺灣原住民人更多時間,他們也能同樣發展至現在的產業層次。

    這段話的邏輯有問題阿學長...

    「槍炮、病菌與鋼鐵」書中所提的「地理能決定人類社會的優劣」,其實應該是偏重於環境與文明的相關性,但臺灣的現在的產業層次(文明),都是移入的,而不是在這塊土地萌生的。

    所以邏輯上是沒有辦法以此推論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原(先)住民也能同樣發展至現在的產業層次。

    回覆刪除
  2. 邏輯沒有問題呀! 我說的是:「有足夠的時間」,那可表示天荒地老。

    該段落主要想表達的是:「並不是日本人才有能力臺灣壓迫原住民,而是 1930 年的人有能力壓迫 BC300 年的,與種族、血源沒有關係。」

    所以那些壓迫只是「急速發展但資源缺乏且貪婪的社會」向「尚未開發完全但資源豐藏的社會」所作的殘忍吸血手段。

    穿絲綢的瞧不起穿麻紗的人,不過是表面上看起來的理由,與種族、血源並沒實質關係。

    回覆刪除
  3. 如果你指的是「天荒地老」,那就跟等猴子寫莎士比亞全集一樣。
    這就單純只是時間問題,何需「槍炮、病菌與鋼鐵」當引子?
    我說的邏輯錯誤在於你拿「地理能決定人類社會的優劣」來推論,而不是等不等的到的問題。

    回覆刪除
  4. 「地理能決定人類社會的優劣」=>如果牛、豬等大型哺乳類動物是"自然"遷徙到臺灣,而不是坐船到臺灣的話,那是不是可以說:「原住民能靠自然地理及一定時間就發展到國家層次」。

    但你說的沒錯,在戴蒙論述中,『採借』的確是產業層次快速升級的一項重要關鍵,但我認為它不過是催化劑而已,一個封閉的社會,一樣可以靠著時間及自然地理達成產業層次升級。

    回覆刪除
  5. 我不認為對一個「封閉環境」而言,能夠只靠『時間及自然地理達成產業層次升級』。

    以臺灣而言,有土地面積以及資源的限制,如果不靠進口,很多物資根本無法取得,這是一點。

    另外我們目前的產業層次很多靠的是「發明」,就算把發明這檔事切割成必然與非必然,必然的部分也是在許多條件下促成的。

    當初蔡侯紙都到了阿拉伯人手上了,他們還是做不出來。

    把『採借』比喻為催化劑,前提是就算沒有『採借』,「封閉環境」本身就有可能發展出『採借』來的產物,但這個前提不是必然。

    在一個「封閉的沙漠」,要多久才能發展出江南文化?大概真的要「等」到天荒地老。

    如果你說,氣候與環境不是恆常的,有冰河期阿、暖化阿、甚至板塊漂移阿,那就回到「封閉環境」的定義了,事實上你提出「封閉環境」,同時也把「等到天荒地老」的可能也排除了,因為你封閉的是一個「環境」,若以地質學的角度看,沒有環境是永遠封閉的,所以「封閉環境」代表的不只是地理位置,也是地理條件。

    回覆刪除
  6. 催化劑的比喻其實就點出問題了。

    催化劑的作用其實是把 C 加入 A、B 之中,利用 C 為 A、B 建立一個有利環境,讓 A、B 產生 D。

    但如果本來就沒有 B ,你就算加在多 C ,也不會有 D 的產生的。

    而在現實環境裡,沒有 B 的情形並不是沒有,而且就算有 B,量的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意義。

    水資源的多寡、光照量、植披、礦種、人口 ... 有太多條件不是有就能成事,量的多寡也是決定性因素。

    回覆刪除
  7. 催化劑的說法,應是 A + B 本來就會產生 D ,多加催化劑 C 後,只是讓 D 的生成速度加快而已。以上是我的國中化學觀念。

    再回到我們的討論。

    我說:「如果給 1683 年的臺灣平埔族人、 1930 年的臺灣原住民人更多時間,他們也能同樣發展至現在的產業層次。」

    這句話到底有沒有 100% 正確,我們沒法驗證,因為歷史不能重來。

    但這句話換成「如果給 1492 年的美洲原住民更多時間,他們也能同樣發展至現在的產業層次」,你認為以戴蒙的角度來看,他贊同嗎? 我想他應該是贊同的。因為那就是戴蒙回答亞力問題的答案。

    若你還是認為他贊同美洲原住民的能力,卻無法贊同臺灣原住民的能力,是因為臺灣島比較小,很多東西都得靠採借得來,無法自力提升,那或許我可能可以部份同意。所謂『部份』就是因為歷史無法重來,所以我們無法 100% 確定臺灣原住民在沒有其他民族移入下,是否能自力發明這些東西。因此我也沒辦法完全接受你的反駁。

    最後我要回到本文的結論,本文並不是論證臺灣原住民優於日本人,或是劣於日本人。人種之優劣比較,沒有人有真正的答案。

    那些漢人、越人、日本人會到臺灣搶奪資源,都是因為他們在原居地生太多人了,搞到大家都不夠吃,只好跨海來求生存。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